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和产品波动
如果我们把无效收益来源看作一个策略,这个策略表现出的净值曲线可能就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回撤非常少。组合上的波动主要来源于有效收益来源,这部分跟股票市场的波动比较相关。
有效收益来源的波动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它是有周期的。中国资本市场也就三十年多一点,相信我们的大部分客户都至少经历了06年的大牛市,08年的大熊市,然后14、15年的杠杆牛、17年的蓝筹牛、18年的贸易战,20年的全面开花,然后22、23年全面下跌,每隔几年,都有大级别的上涨下跌行情,给我们的启示,投资不可能只跌不涨,也不可能只涨不跌,要想长期存活在市场上,要不贪但也要不惧。我们的组合里面目前只有25%左右是在海上的,这部分会面对风浪的考验,但我们的75%是在岸上的。“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却总会押着相同的韵脚”,我们相信只要做好一切的准备,待周期的归来,我们将可以收获该有的收益。
既然有效收益来源波动大,为什么还要配置它?
上一条服务信息,我们提到有效收益来源和无效收益来源特点,简单说,有效收益来源周期长、波动大,持有体验较差,但只要标的正确,长期下来收益较高;无效收益来源赚取套利价差,周期短,波动小,持有舒服,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配有效收益来源,而不是全部仓位都配无效收益来源呢?
这里讲一个生活中的事,相信大家都吃过砂糖橘,刚开始这个品种出来的时候,由于口感好,因此市场需求大,价格也就卖的更高,引发更多果农争相种植,而后由于供给变大,价格自然下降了。回归到资本市场,由于资金是逐利的,当一个地方有价差利润较厚的时候,资金很快就会涌入把它填平,逐渐效率就低了,因此长期来看,无效收益来源会逐渐收敛,若想长期获得较好的收益,就需要有效收益来源的补充,虽然这部分会增加产品的波动,但这个波动并不意味着真实风险增加了,只是波动变大了一点,收益周期更长了一些。
关于有效/无效收益来源
目前,如果把我们管理的全部规模当做一个产品组合,当下这个组合是由25%左右的有效收益来源构成,75%左右是由无效收益来源构成,如果客户持有的细水和鼎实类产品比重更大,则有效收益来源的比重更低,也就是整体波动也会更低。
最近净值的下跌,主要来源于股票市场的急跌,叠加债券、商品市场表现也一般,但同为投资者的我们为什么不担心?(公司股东和员工资金也跟客户在同一个产品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组合里面有效收益来源的仓位比例并不高,同时无效收益来源可以为整体提供安全垫,因此组合的风险并不大。
怎样理解有效收益来源和无效收益来源这两个概念呢?我们通常会把企业简单分为两类,一种是贸易型企业,一种是生产型企业。我们所谓的“无效收益来源”,可以简单理解为赚的是贸易的钱,在发现市场有差价、有空间时,贸易商就会低买高卖赚取中间利润的部分,这类的交易通常周期短,风险低,胜率高,钱是靠一笔一笔赚的,积小胜为大胜,但在市场活跃度不高,或者价差不明显时,可能会有一些损耗,微亏或者少赚,但只要有一定的波动还是有机会的;
“有效收益来源”,可以理解为生产企业的模式,他们需要从了解需求、研发产品、生产产品、卖出产品最终才能赚到整个周期下来的收益,他们通常承担的风险更大,周期更长,但利润也会更高,虽然在过程中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但只要产品是好的,是可以跨越周期拿到其该有的利润的。
为了拿到有效收益来源相对高利润的部分,我们会通过仓位比例的控制或者对冲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部分的波动幅度,让我们顺利到达复利的彼岸。
关于择时
资本是逐利的,当市场好的时候,我们恨不得全仓股票,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情愿全仓都是现金、银行理财。但这两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风险分别是全仓跌停或踏空。回顾A股市场过去的走势,给到投资者赚钱的时间真的不多。
因为左侧的等待是煎熬的、大家都愿意做右侧交易,希望等市场好了再回来,客户提到右侧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市场变化非常快,有时候我们觉得快到右侧了,结果又发生了一个新的事。比如本来9月的时候美国应该不会加息了,包括美国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也站出来说,核心通胀已到2%,不应该再加息了,结果他刚说完,巴以战争又开始了。所以我们很难通过个别事件就去判断市场是左侧还是右侧。我们最终还是要关注到企业的价值和价格,看企业是到市场来套利的还是切实创造了价值的,看企业的价格。
左侧参与市场难受,但是我们认为只要标的好、拿得住,长期看来还是能赚到钱的,当然短期可能不要参与太多。除非标的本身的基本面变了,原来预期的增长没了,这种情况就要止损。但出这种问题对于一个成熟的管理人来讲一般比例是比较低的。
我们做有效收益来源,就要坚信有效收益来源这种模式,要有信仰,不能在做有效和炒股之间切换。如果要炒股就要按照炒股的模式去做,去止损、去做概率或胜率。两种模式是不一样的,如要两者都兼顾,我们认为没人能做到。
市场底是由经济底来确认,先行的政策底已到来。最近有客户在思考怎样定投,这个时点定投,是个非常好的时机,不过,大家会纠结,市场最终会否好起来,经济底,会否进一步不断下台阶,不见好转?
目前,从影响经济的两个核心因素来看,都已处在可能不能更坏的状态了,一是基建地产的核心指标:地产竣工,今年截至8月底,年化竣工面积6.6亿平米,比发达国家还保持的人均1平米每年的竣工面积还要低;二是逆全球化,也在见底回暖,更多以后是少量核心部分的小院高墙。经济本身,不出新的更坏的不可预料的大事件,应该不可能更坏了,所以,经济本身的经济底,应该不远了或者说也已经到来。
再是,大家定投的标的是否正确问题?这个,指数会是一个选择,大厂的指增也是一个选择,但这个,就有一个效率问题,目前,未来的市场的行业差异会扩大,国内指数的有效性还不是纯粹投资导向性。最好是定投一个基本面有成长空间的一揽子标的,这个,就是要做一个主观构建,但这个也会有偏见和幸存者偏差。我们的主观意见是,减配偏地产和基建方向及链条工业品,加配出海和华为产业链,再加不同阶段有优势的消费及医疗,还有做绝对收益的标的,不断纠错,动态构成一篮子的有比较高效率的时间价值标的,作为定投对象,才会更安心。我们股票系列产品,努力打造成为一个当下能让大家放心定投的标的。投资有风险,供参考。
鼎实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