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鼎实投研 > 私募学堂 > 固收资讯 > 总理说要高度警惕信用风险 山东债务链断裂可能仅是第二波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总理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说的高度警惕信用风险就连发大案。山东连续2家实力雄厚的民企出现债务违约。然而,这一次的债务危机可能仅仅是几年前温州、鄂尔多斯债务违约的第二波,后续可能仍将出现违约风险。
从辉山乳业的债务危机还正在处理,山东邹平几家大型民营企业互保链危机,明显特征都是资金链断裂,这些企业的债务动辄都是超百亿,债权银行深陷其中,许多信贷资金可能成为坏账。
而金融市场上最近几天资金又开始现紧张,交易所资金紧张,午后国债逆回购利率继续飙升。
邹平的这些企业之间采取的措施都是连保互保,截至2017年3月29日,西王集团对齐星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余额为达到29.073亿元。
齐星集团是一家以铝产品深加工为主业,并涉及铁塔、新材料、新能源、金融、地产等领域的大型民营企业,最近几年铝加工产能过剩,需求萎缩,这可能是齐星集团陷入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跟辉山一样还是扩张过猛,横跨多个领域,最终投入过大,但是资产没有形成正的现金流,只能通过银行贷款续贷,等银行都不耐烦的时候,开始抽贷,最终形成资金链断裂。
最近几年铝加工产能过剩非常严重,经济高涨时期,只要上项目,很快就能回本、赚钱。电解铝产能和下游的铝加工产能,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中国的电解铝产能和铝加工产能都已超过全世界的一半。据高盛测算,以现金成本计算,中国约有50%铝产能处在亏损状态,相当于全球总供应的 25%左右。
“铝加工项目同质化的大手笔投资,是造成中国铝加工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业内人士这样说,而由此带来的则是残酷的市场竞争,价格战打的非常惨烈,从而导致铝加工行业整体进入微利或者亏损。
同质化的大手笔投资为什么能够一波接着一波,把铝加工行业推向极度过剩,到目前出现这种企业资金链危机?我们知道企业投资必须有钱,这些钱就是极为方便的银行信贷,或者利率极低的银行信贷让他们预期投资项目能够在未来赚到钱。
因此,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银行信贷,是这些企业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2009年的四万亿刺激和史无前例的信贷增长,鼓励了这种重复投资。最近几年,经济下行,央行为了稳定经济,不得不实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一直压得很低,银行信贷扩张严重,而且各种影子银行兴起,看起来好像信贷增速不是非常高,但是企业获得的资金从银行的表外走,杠杆用的极高。
而长期的持续的宽松的货币,让企业容易得到资金,并给他们一个误导,似乎钱很好赚,也很好借,只要借到钱,就能赚到钱,于是开始跨界扩张,构筑所谓的产业链,在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过度投资。当这些产业开始亏损,他们也更加借债,用新债还旧债,更由于亏损,新债比旧债多,这样就进入恶性循环。
银行业的风险控制是最核心的原因,对于产业的判断对于企业经营的判断,基本形同虚设,只要每年给我利息,不考虑未来能否收回本金。所以,我们看到一旦陷入债务危机,马上就是银行的危机,因为企业资金链断裂,贷款就很快变成坏账,如果是过剩产能,债务重组后要盈利非常难。
中国的债务危机第一波应该是从温州的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开始,然后是鄂尔多斯的资金链断裂,最后在长三角和珠三角民营企业发达地区的联保互保危机,这一波危机大概延续了两年,最终结果是民营小企业的大量倒闭。其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后,对于中国低水平的制造业需求萎缩,出口下降,企业转型困难,最终只有关门。
而这一次从乐视到辉山,再到齐星集团,则主要是大型民营企业,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产能过剩,或者盲目扩张,而最近央行几次提高公开市场利率,货币有所收紧,但只是很轻微的收紧,就已经出现了这些大型民营企业的危机。
这也是中国经济的债务问题发展的一个路径,小企业因为资金实力差,银行不信任,最早倒下,大企业则一直拖到现在,终于撑不下去了,但是这些大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肯定不能跟国有企业比,所以这次集中在大型民营企业。在笔者看来,这可能是第二波债务危机来临。
这个现象不可忽视,按照周小川的表述,货币政策宽松期已到尾声,央行的货币正常的必然持续收紧,流动性管理差,杠杆过高,盲目扩张,经营不好的企业还会出现类似危机,而这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危害,似乎更加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