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鼎实投研 > 私募学堂 > 固收原创 > 郭树清第一把火烧向”牛栏关猫“,剑指60万亿套利资金
上证指数走势
中债指数走势
4月10日以来,A股持续走低,其中银行板块连续下跌,资金追逐的次新股板块更成为跌幅最大的板块。A股“一夜入冬”,个股闪崩,资金外逃!债市也在走低!往后的A股和债市会是冬去春来还是寒潮不断,能否抄底必须要找到“寒潮”的根源——资金外逃的原因。
全市场观察,人民币汇率稳定、房地产市场有价无量,期货市场未见明显放量,资金到底去哪了?
“兴业银行表内转表外的金融创新业务将要告终了。”一家上海券商机构业务的高管为资金外流的原因提供了线索。
翻查金融业最近的重点新闻,发现最近两周银监会下发了7个监管文件,内容涵盖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银行业风险防控、弥补监管短板、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等方方面面。
加强整治从根本上动摇了银行的既得利益,造成了A股银行板块的集体走低。但影响更大的是,银监会的整治“立竿见影”地造成了相关资金外流。
金融体系去杠杆,强监管剑指60万亿影子银行
郭树清就任银监会主席后,密集发布多份监管文件,其中《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这三份文件最引人注意。
银监会文件密集出台银行业监管文件,标志着中国银行体系监管大年的到来。这次,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动真格,此轮监管对于业务激进的银行无异于“核武器”,中国金融治理的思路正发生微妙变化。
银监会本次整治银行业的“四不当”与“三套利”行为对银行是正面打击。要坚决整治的乱象均与“影子银行”密不可分。
影子银行本质上是给企业的贷款,但不记在资产负债表的的贷款项,而是记在银行同业资产或应收款项类投资下面,或者干脆就是脱离资产负债表的理财产品。
信贷表内转移表外风险的不断扩大是银监会密集发文的重要原因。
据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估算,2016年底影子银行信贷规模在60-70万亿左右,占整体信贷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10%左右大幅提高至33%。
管理层实施金融去杠杆的决心已经毋庸置疑,因此行业普遍认为,本轮整治现在只是开始,后续监管政策还将收紧。
银行委外理财需增加透明度
银行委外资金可通过基金公司设立定制化公募产品,有募集时间短、产品类型多样化、能避税等特点,封闭期限普遍在1-3年,个别基金机构设计的产品期限达到7年。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公募行业全年共成立1151只基金,其中机构定制类产品高达587只。
“银监会加强监管反而让基金公司受益,能让整个行业推出更多标准化产品,而不是面向非标客户。最终能提高公募基金的透明度,规范资本性业务。”一位北京的公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信托通道首当其冲资管、基金通道无法置身事外
影子信贷涉及到银行的中间收入。一位华北地区农商行支行的行长表示:“表外业务收入属于中间业务收入,包括理财、信托等通道业务。”
通道业务正是此次银监会“紧盯”的地方,而10万亿的信托通道业务将首当其冲受到波及。“以往,一些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贷款做融资,然后再套一个资管计划不断循环。这次银监会新规将从银行端把这条线的业务堵住。”一位信托行业研究员如此说道,“整治信托通道套利不需要银监会做太多跨部门协调,而对于资管和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整治需要多部门协调。”
华泰证券沈娟测算,假设融资类信托80%和事务管理类信托80%为通道业务,则通道业务体量约为10万亿,占总规模一半左右。
银行业绩再受压力 中小银行“寒冬凛冽”
银监会密集发文全方位整治“金融套利”,这涉及到杠杆率攀升对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威胁加大。根据中国央行今年1月份的工作论文,其中特别提到股份制商业银行仍是最大的资金净融入方,一旦发生同业信用违约则传染范围较广。
近期A股闪崩的主角之一——兴业银行恰恰是被业界称为“同业之王”,市场对其业绩能否维持高位存在一定疑问,利润承压之下,机构卖出股票也是事出有因。
相比兴业银行,还有一类银行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一位北京的国有银行研究员指出:“比如像南方某些农商行、城商行业务模式非常激进,运用大量杠杆套利、期限套利和资产负债表套利,越小的机构越疯狂。”一位不具名的江浙地区股份制银行同业业务负责人坦言:“通道业务多少会停一停,但监管层对具体业务的限制规定还没看到。”
针对中小型与大型银行面临的不同压力,首创期货固定收益部负责人林东表示:“新规会更加严控同存—委外链条。各种委外渠道遇到赎回可能会有出售压力。例如中小银行可能会从流动性好的定制化公募开始。但实际情况中,各个银行达标情况不同,尤其是指标良好的大型银行则无此压力。”
新规造成的情绪冲击更大 影响深度需看持续时间
首创期货固定收益部负责人林东表示:“ 新规两个重要时间点6月和11月均为自查,关于执行力度如何尚不明确。新规对市场的影响核心取决于力度与节奏。目前情绪冲击大于实际影响。“
此轮监管升级或是变相为经济紧缩打配合战。“目前有些银行的预期是本年宁可不做,也不能出问题,相当于变相为宏观经济紧缩做贡献了。”广东一家城商行负责人说,“后期监管压力持续性要看银行紧缩是否对经济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监管检查要持续到十一月,银行机构全年业务都会受影响,特别是依赖同业业务的中小型银行机构。”
监管层正在下一盘大棋 杜绝“金融套利”只是第一步
银监会密集强化监管势必引发一场洗盘。“中国很多金融创新是围绕监管套利而产生,更多是与央行等监管机构博弈。”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说道,“这轮监管再嵌套MPA考核,这对于部分激进机构来说无异于‘核武器’。银行出路就是去杠杆,这回是来真的。”
更为重要的是,银监会的行动只是开始,背后是一盘大棋。太和智库张超指出,中国金融治理思路正发生变化,下一步有望看到央行和银监会配合起来,因为银监会担负监管职能并有处罚权,而央行管理资金价格。而接下来证监会有望加入对券商、资管通道的整治。
显而易见,为套利而生的“金融创新”将迎来寒冬,金融体系内部的“空转”有望在此次高压式监管下寿终正寝。最为关键的是,中国金融治理的路数已经抢先一步,在危机之前化解风险。
对A股、债市投资的影响取决于整治力度及市场情绪
“A股目前处于一个利好消息的空窗期,负面情绪明显占优。一季度GDP表现很好,市场解读为阶段性高点。央行暂停逆回购解读为收紧货币政策。银监会加强监管解读为大规模资金出逃。但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很短期的,中长期看,难道不都是利好吗?”某私募基金经理明确看好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
当然,对于业绩可能出现大幅下滑的同业业务占比较重的银行以及业务模式激进、银行理财量大的中小银行,投资者就需要更加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