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鼎实投研 > 私募学堂 > 固收原创 > 委外投资未发生集中赎回,银行理财整体风险可控
最近,“银行集中赎回委外投资资产”的新闻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那么,什么是委外投资?前些年委外投资规模为什么会加速扩张?银行真的是在大规模集中赎回委外资产吗?
一、委外投资的资产是什么
1、从银行理财的角度看,委外资金主要流向了债券和非标资产
委外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表外理财,因此观察表外理财投资的资产结构,就可以发现委外的主要资产投向有: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非标投资、现金和银行存款。三者占据了理财投资的90%的规模,其中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占理财资产配置的比重介于40%—50%之间。
2、从投资管理人的角度看,委外资产主要流向了债券
目前,券商资管、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专户是主要的委托投资管理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专户投资的资产配置结构也可以反映委外投资的资产去向。据统计,2015年,基金专户资产中的62.4%的资金投向了债券,保险资管中有34.4%的资金投向了债券,券商集合资管中约有37.5%的资金投向了债券。这一数据基本符合上面表外理财主要投向了债券的结论。
二、委外投资加速扩张的原因何在
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同业存单的发行量激增,同时伴随了委外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在于金融体系加杠杆。原因在于,2014年出台的127号文规定了同业负债不能超过银行总负债的三分之一,而同业存单不受这条红线的约束。因此,同业存单发行,成为中小银行主动管理负债的重要手段,为中小银行扩表的“弯道超车”提供了机会。
2015年7月以来,CD(可转让定期存单)发行激增,非法人机构持有同业存单的占比提升,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委外投资、同业CD也成为此轮金融体系加杠杆的重要手段。使得委外投资的规模加速扩张。
三、委外投资中有多少资金流向了债市
1、委外投资规模到底有多少?
准确估算委外投资的规模存在困难,原因在于委外投资之间存在嵌套;但不论如何嵌套,委外投资资金的最终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表外理财。基于这一逻辑,我们可以首先估算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的规模,再以此推算委外投资的规模。
根据银监会在第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议中公布数据推测,2016年末共有29万亿元左右的银行理财规模;根据普益标准的报告,“参与委外的理财产品相对于市场总体占比为24.62%”。考虑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委外投资的规模可能在5.8万亿元左右。
2、委外投资中有多少资金流向了债市?
委外投资中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比重,同样影响我们对委外投资投向债券市场的规模的估算。根据理财年报数据,按照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口径,在2013~2015年、2016年上半年,理财投资中债券投资的占比分别为38.6%、43.8%、51.0%和56.0%。由此,当委外投资的规模为5.8万亿元时,委外投资配置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的规模大约为3—4万亿元。
四、委外规模收缩对债市影响几何
1、委外赎回对流动性的影响有多大?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7年4月25日,债市总体规模67.2万亿元。经分析,这67.2万亿元的债券存量中,约有44万亿元可供交易。因此,3—4万亿元投向债券市场的委外投资规模,相对于44万亿元可供交易的债券,占比不低。
流动性冲击取决于委外赎回或到期不续作的节奏,若委外赎回一时过于集中,必将带来债市短期流动性波动。但正如6号文提及的“加强债券投资业务管理,密切关注债券市场波动”、“对风险高的同业投资业务,要制定应对策略和退出时间表”,在政策的影响下,委外集中赎回的可能性较低。此外,随着债市扩容,委外存量对债市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降低。
2、此轮金融杠杆中的流动性松紧程度存在结构差异
我们认为,当监管层收紧货币去杠杆时,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压力存在一些结构性差异。整体而言,呈现出如下三点特征:
(1)中小行的资金紧张程度要大于大行。今年年初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的理财预期收益率利差、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银行的同业存单利差均有所扩大。印证了货币收紧推动金融去杠杆,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压力高于国有银行。
(2)委外投资管理人中,货币基金的申购赎回更为开放、且投资标的为货币市场工具,更易受流动性冲击。从风险扩散的先后顺序来看:有货币基金>其他委外投资管理人>银行自营。随着去杠杆进程推进,委外资金的来源——表外理财的规模增速有所下降。根据目前相关统计显示,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9.1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4.8个百分点。
(3)通过对大行的委外投资与中小行的委外投资的比较,可以发现:①大行委外投资的资金相对比较稳定,资金价格相对便宜;②当中小行的负债利率提升、比如同业存单利率抬升时,大行委外投资的资产收益率也会提升,在货币收紧、去杠杆进程中,其面临的压力相对较低。从管理压力来看,中小行的委外投资管理人压力要大于大行。
五、小结
从目前的情况看,委外投资的资产主要流向了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非标产品、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投资比例分别在50%、16%和20%左右;从委外投资主要管理人──基金专户的资产投向来看,债券投资占比在50%左右。前期,委外投资迅速扩张的动力来自于金融体系加杠杆,其中CD发行和表外理财规模快速扩张,估计目前委外规模介于3万亿—4万亿元区间。
随着货币政策趋于稳健中性,委外投资增长的内生驱动下降,规模扩张速度应已下行。由于去杠杆仍在持续推进中,委外的赎回可能会对市场流动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鉴于委外集中赎回可能性较低,流动性冲击风险可控;另外随着债市扩容,委外存量对债市的影响也会随着时间不断降低。